全球规模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18日正式开馆

全球旅报2021年7月17日讯,

上海天文馆即将于7月18日正式开馆,位于纽约和上海的知名国际建筑事务所Ennead表示祝贺。上海天文馆由Ennead建筑事务所设计合伙人Thomas J. Wong设计,致力于营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可以与各种天文现象直接互动,并通过对比例、形态以及光线的细致处理,提升人们对于太阳和地球轨道运动这一基本关系的认知。作为上海科技馆分馆,全新的上海天文馆占地42万平方英尺(约3.9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天文学主题博物馆。

作为2014年国际方案征集优胜方,Ennead建筑事务所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设计理念,即摒弃直线或直角,真实地反映宇宙的几何形态和天体运动的动态能量。Thomas从物理学经典的“三体问题”中汲取灵感,在设计上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并将这一理念在天文馆弯曲的外观、狭长的带状建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建筑外围大量采用弧线设计,引入螺旋形绿化带,以象征天体运行的曲线之美:中庭中心、入口天窗,以及天象厅的行星状球体随处可见这种美感。整座天文馆及其三大建筑主体 -- 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共同诠释着天体(太阳、月亮和星星)运行的基本规律。

圆洞天窗位于天文馆主入口处,阳光穿过圆洞时会在地面形成光斑,且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光斑也会随之移动到地面的入口广场和反射池,以记录时间的流逝。夏至正午时分,光斑则会与天文馆入口广场地面上的圆形标志完美重合,成为节气标志。整个圆洞天窗好似一个日晷,无时无刻都在捕捉光影,记录时间。

天象厅球体是球幕影院的所在地,其球体建筑有一半悬浮于地面之上,且借助于最小化可视支撑,游客能够轻松体验到失重或反重力状态的感觉。球体形态的设计参考了宇宙的原始形状,正如通过辨别太阳或月亮的位置可以获得方向感一样,天象厅球体也可以作为游客永久的方向参照物。球体的形状不仅来自于设计元素本身的要求,也是对天体原始形态的一种抽象展现,其顶端嵌于天文馆较低裙楼的屋顶之上,整个球体宛如从地平线末端冉冉升起的新星。当游客环绕建筑行走时,球体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仿佛正从其他星球逐渐靠近这一新的星球,且置身于球体下方时,游客还会体验到失重的感觉。

上海天文馆坐落于广袤的绿化带上,包含了临时展区和长期区、高为78英尺(约24米)的太阳望远镜、天文台、光学天文馆、教育和研究中心,以及天空数字剧场等一系列建筑实体。同时,天文馆的设计还将为人们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大家了解太空探索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并设有教育类展览,无不成为其特色所在。

全球旅报-美通国际原创,作者:旅报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tdaily.net/archives/10965

0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客房全面焕新回归

下一篇

华安云谷君澜度假酒店开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